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何謂精神官能症

轉載 :





何謂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它包括了幾種類型的精神疾病。原先精神官能症被認為是神經症,意思是說病人的神 經細胞功能發生了障礙,後來精神醫學家發現此病的發生雖然會表現出神經細胞功能方面的障礙,但是它的病因卻夾雜了先天體質腦細胞功能的脆弱與後天生活環境 的心理因素。後來,為了強調精神(心理)因素在此病發生上的重要性,就將它命名為精神官能症。

此病包括了下列幾種不同類型的疾病: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以緊張不安的情緒為特徵。
歇斯得里性精神官能症:以代償性的身體與精神症狀來取代心理衝突為其特點。
畏懼性精神官能症:以不尋常的害怕為主要症狀。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主要臨床特點是不可抗拒的荒謬思考與行為。
憂鬱性精神官能症:以心情的低落鬱悶為主。
衰弱性精神官能症:以全身衰弱、疲乏為特徵。
慮病性精神官能症:以執著認定有身體疾病為病狀。

此類病人有個共同點,就是病患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有心理或身體的不舒服,而刻意尋求醫療,不像精神病患者的不願就醫。一般說來,此類病患都具有強烈的不安 與緊張的感覺,嚴重到令自己很痛苦的地步,而且病況大都時好時壞。久之,因緊張、不安而引起自律神經功能過份亢奮、失調、並引起肌肉的長期緊張,因此病患 最容易感受到的是長期的身體疲倦、無力、失眠、肌肉酸痛、頭暈、心跳快、腸胃不舒服等。這些症狀就是引導我國人認定它是「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病人雖然 再三的做各種醫學檢驗,卻無法查出身體那裹有病
,往往痛苦終生而無法言論,在這種情況下,病人不是自憐自怨、無奈地過日子,就是到外追尋一般醫藥廣告裡的「神經衰弱」秘方。事實上,神經衰弱只是這組群 疾病的病人在病久了以後呈現出來的共同特點。如果不能把握「根本」,找出它的原始疾病類別並給予正確的治療,只有徒增困擾與痛苦。精神官能症在我國人民 中,可算是相當普遍的疾病,有任何這些身體、心理症狀的人,軌應當求助於精神醫療才是良策。

精神官能症的症狀表現
精神官能症的基本症狀是焦慮,由焦慮再引發出來各種精神方面及身體方面的症狀,所以精神官能症的症狀可以分成 精神方面及身體方面兩個部份來敘述。典型的焦慮症狀是一種無特定對象的害怕感覺,病人覺得不安,心理面好像在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情似的,但仔細推敲起來又找 不出到底在擔心害怕什麼事。由於心神不安,做事情可能就無法專心,覺得記憶力變差,有時候脾氣會變得不好、容易生氣。
睡眠不好也是常見的症狀,包括不易入睡及容易醒起來。

在身體症狀方面,焦慮會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因而造成下列症狀中的一部份或大部份:在心臟血管系方面,可能有胸口緊、心跳加快或心悸的情形,使病人誤以 為得了心臟病;呼吸系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消化系方面可能有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泌尿生殖系方面可能會頻頻上廁所,或有月經失調的現象等;其他可能出現 的症狀有口乾、皮膚潮紅、冒汗、食慾改變等。另外在焦慮緊張時,肌肉會自然而然的繃緊而無法放鬆,結果造成肌肉疲勞而出現頭痛、腰酸背痛或全身無力的症 狀。

當焦慮程度太厲害而無法忍受時,病人出於生物自衛的本能,會試看想辦法減輕這種心理上的痛苦,而在所採取的方法不恰當時,就會出現臨床上所看到的一些特殊 症狀。例如重複洗手或查看房門有沒關好,或一再重複想一些連病人自己也覺得沒有意義的念頭,想藉此減輕焦慮,這就是所謂的強迫症狀。有些人則對某種情境表 現得過度害怕,例如不敢單獨出門或接近人多的地方,或有特別迴避某種東西的一類所謂的畏懼症狀。另外有些人在面臨無法忍受的焦慮時,會出現象徵性的身體症 狀以減輕痛苦,例如害怕夜間擔任站哨的士兵,在
忽然間得了夜盲症而無法再擔任站哨任務,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轉化症狀,病人把精神上的焦慮在下意識中轉化成身體症狀。還有一種情況是以喪失記憶的方式來處理某些會引起焦慮的經歷以求暫時舒解掉焦慮,這種藉喪失記憶來處理的方式就是所謂的解離症狀。


家庭人際關係與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的發生與病人性格及心理社會壓力均有極密切的關係;而家庭人際關係在個人性格發展上及形成心理社會壓力的來源士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家庭人際關係與精神官能症間的關係,可歸納成下面幾點:

1.
家庭人際關係影響精神官能症形成的原因:根據家族研究報告發現,某些性格的形成,如:焦慮型性格,強迫型性格及憂鬱型性格深具家族性;也就是說父母親 的養育態度與小孩從小對父母的耳濡目染,都會對個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神經質的父母可能會教出神經質的小孩;父母過度的溺愛,可能會養成小孩過度的 依賴性;要求過嚴或過於完美主義的父母,會使得小孩變得具有強迫性傾向,而表現得過分注重社會規章,自我要求過高、潔癖、過度負責而缺乏彈性;父母的婚姻 破裂及家庭不溫暖都可能造成小孩沒有安全感,進而發
展成各種特殊的性格傾向,如:對他人表現敵意、不信任、敏感、退縮;特別是父母早亡,會使個人將來發生精神官能症的比率增加,尤其是焦慮型與憂鬱型。

2.
家庭人際關係是精神官能症形成的主要誘因:心理社會壓力的主要來源為家庭人際關係方面的衝突與挫折。最常見的問題包括:父母婚姻不和、離婚、分居;本 人婚外性行為、夫妻不和;兄弟間的競爭;婆媳糾紛或姻親糾紛;懷孕及生育等。這些事件對於特殊性格的人(將在下章中討論)都極易造成特殊的心理壓力、衝突 或挫折,而再度引發個人早期的內心衝突,而造成情緒困擾。

3.
精神官能症會造成家庭人際關係的障礙:得了精神官能症會明顯地發生主觀的焦慮,而這些症狀極難為外人所察覺,故極易造成家庭關係或人際關係的衝突,如 被認為是無病呻吟、偷懶;或因特殊的症狀如性無能而造成婚姻關係破裂;煩躁不安的情緒會造成夫妻、親子關係的衝突,自卑及恐懼出門症狀會導致人際關係的疏 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樣地,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亦可避免精神官能症的發生或使症狀減輕而有助於其治療與預防。


疑病症狀
有些人會終日都十分關注自己身體是否患上了病,而他們的擔憂是超越了身體實際的情況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小毛病,但患有疑病症狀的人,會十分在意這些小毛病,並跨大了它們的嚴重性,認為這些是極之大的病徵。
雖然醫生客觀地檢查已告知他們沒有大礙,但他們內心的極度關注仍不會停止。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狀況及所有的小毛病都異常敏感,一有任何不妥便會非常不安,到處求醫求助。常見的軀體症狀有心悸、疼痛、頭昏、頭痛等。這些都是沒有明確成因的。
疑病症狀其實可以有兩個潛意識的目的。由於中國人「家醜不出外傳」的觀念,很多人都不願意將內心感受向別人,甚致家人訴說出來。遇上內心感到十 分抑鬱,這些人都不能夠從其口中講出內心的感受。他們能夠做的便是潛意地將這些抑鬱的情緒,以疑病症狀表達出來。因為,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比道出自己內心 的不快樂較容易開口。
另一個可能是患上了疑病症狀的人,心底其實極之渴望一些親人的關心及認同。可是,他們卻不懂得如何開口爭取。用身體的症狀去吸引親人的關注似乎是比較可行。
這裡要強調的是,疑病症狀無論有什麼背後的成因,但這都是潛意識的,絕對不是患者刻意和有目的地造出來的,他們本人亦不太明白原來自己背後有這些問題的。重伸一句,疑病症狀並不是「詐病」。
如何分別精神緊張和輕性精神病
遇上壓力而令到自己精神緊張,是極之平常的事,是任何人都會經常遇上的情況。有時候,這些「正常」的精神緊張會十分嚴重,令人感到極之不舒服。究竟怎樣分辨「正常」的精神緊張和輕性精神病呢?以下是兩者的一些分別。
1. 明顯的成因
精神緊張通常是有明顯的成因的,甚致是單一的成因,而患者亦能清楚指出何時和什麼事令他精神緊張。輕性精神病的成因卻不太明確。有一些病人能指出一些引發病的成因,但一些人卻覺得病徵是無緣無故地出現的。
2. 症狀的持久性
精神緊張是不持久的。有事發生了便會緊張,但通常都會在一段時間後有所紓緩的。反之,輕性精神病的症狀會持久性地影響患者,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紓緩。病徵持績由二週起到數年都可以。患有輕性精神病,症狀是不能自己弄走的,是揮之不去的。
3. 影響到個人生活
精神緊張通常都不會嚴重影響到個人生活的。輕性精神病卻在不同程度下令人有以下的影響。
a. 工作表現欠佳
b. 跟家人關係有問題
c. 跟朋友關係有問題
d. 常發脾氣
e. 失眠
f. 沒有胃口
g. 性生活出現問題
如果你有三四樣以上問題,就算您沒輕性精神病,但都應找醫生研究一下,
您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助去紓緩情緒問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