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翻譯成中文

" 主人改的名字就是想別人記它起的名字和讀音,這也代表對一種文化和設計的尊重。"

 

記2025. 

近這十年還是五年,和國內朋友交流時,或去旅行时,或在網上閱讀時,會聽到見到很多不明白但其實自己是認識的東西。

例如去泰國見到別人介紹"乍都節"市場,我想了一會,並順著唸過來,原來是"chatuchak market " .如果別人問我去不去,我會以為自己想去,但知道原來說的是這個市場的話,我未必會想去,因為以前去過很多次,也沒有想買的。

又例如有國內友人和近年的澳門大學生跟我說起愛瑪仕,有時又在博上見到這幾隻字,我想了一會,別人問這個你不認識嗎? 我呆了一會,在腦中順著譯過來,問是不是"Hermes " , 他們反而不知我在說什麽。

香奈兒還好會知道叫Chanel,有時你不一定要經常接觸到品牌才曉得,因為在中學時期,在我讀的小說當中,這名字就有提到過多次. 

其實那些地方名酒店名品牌名,它原本是英文的葡文的,我通常嘗試認著它本來的名字,除非廣告商努力了些年將這些字眼譯成中文傳播,我才會記著中文名字。 但老實說日文泰文對我比較困難,但也是可以認到的。

BUT我還是喜歡保留我讀書時原有的習慣,很早以前,我的老師在上課時要我們背誦了自家的葡文地址,這習慣我搬了屋也一直沿用著。因為記著它本來誕生的名字,會比較方便和當地人溝通,例如看地圖街名,以前拿著地圖找路問人,總不能將當地譯成中文街名再用中文問當地人的路吧。你明白的名字,當地人不知道你指什麽。如果全球化一點,最好就是認識它本來的名字,例如在澳門街人家開的餐廳叫 "Casa Pub " , 那麽我們就照讀它葡文讀法,不好將之叫成 "家酒吧",主人改的名字就是想別人記它起的名字和讀音,這也代表對一種文化和設計的尊重。

 

自由作家阿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